中文版|英文版
今天是
科学研究
中医诊断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中医诊断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以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为核心科室,依托科技实验中心中医四诊信息化实验室,吸收了校信息中心、龙华医院、曙光医院、普陀中心医院、上海市中医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的教学、科研及临床人员参加,由中医、生理、数理、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目前学科组员共28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9人,高级职称人员14人。本学科于2007年入选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2008年入选上海高校重点学科,2009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本学科带头人及成员现任中华医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学科带头人为王忆勤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客观化、规范化研究。学科承担完成国家973、“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委、教委等科研项目30余项,并与企业合作探索产学研的研究模式,研制开发中医四诊综合检测分析系统。目前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项目10余项。已主编完成多部“十五”、“十一五”《中医诊断学》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20篇,EI收录30篇。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0余项。获得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共计10余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研究方向一为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与应用,学术带头人为王忆勤教授和汤伟昌教授。本学科在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承担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40余项。学科在四诊仪器研发及推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居国内同学科首列:80年代研制了中医脉象传感器、ZM型脉象仪、脉象模型;2000年以后,研制了TP-Ⅰ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三部脉象检测仪,TDAS舌诊仪;与企业共同研制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两个区域展示,并被选为“火星—500”地面模拟仓内航天员健康信息采集、分析的唯一中医设备在俄罗斯空间站应用。

研究方向二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与应用,学术带头人为何建成教授。近10年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子项目、上海市科委和教委项目等10余项,开展了慢性肾衰、慢性胃炎及冠心病等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方面的研究。本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建设经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资助下开展中医湿证研究,进行了慢性胃炎、慢性肾衰中医湿证的临床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及其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在证候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研究方向三为中医诊断学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为叶进教授。学科近年来在人才梯队、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学科已主编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药对外教育系列教材、21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上海市研究生用书及辅导丛书,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创新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等,在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友情链接:学校首页   中医学院信息管理系统 联系我们:021-51322174

Copyright©2021上海中医药大学所有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邮编:201203沪ICP09008682号-2